创业邦南立新:搭建创新生态,是奔向万亿美金市值的必经之路
伴随中国经济全面稳健复苏,在华大企业的创新热度也持续高涨。随着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崛起,传统规则正在被改写,大企业创新也面临各种挑战,创新路径值得探讨。6月3日,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在SAP 全球蓝宝石大会上表示,“搭建创新生态,是企业奔向千亿与万亿美金市值的必经之路”。
大企业创新的困境:
最大挑战来自企业内部
南立新分享了创业邦《2021中国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主要成果。
经过创业邦的调研发现,大企业创新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受制于大企业的组织架构、激励机制和文化。技术创新到产品商业化需要的周期较长,创新业务的起步收入对于大公司来说太小,因此公司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有限。同时,如果颠覆式的创新业务和现有产品和服务有冲突,大部分企业很难自我革命。因为创新目标难以衡量,也难以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如何建立持续创新的文化,是各大企业的顽疾”,南立新指出。
其次,大企业创新的困境也来自外部创新链接的匮乏,如何加强和创新群体的连接,也是大企业创新面临的挑战。大企业受限于市场禁锢,企业越大,距离创业者和创新生态越远。创业和创新者数量众多,很难被全部覆盖;由于知名度低,也很难去寻找。因此,“如何加强和创新群体的连接,也是大企业创新面临的挑战。”南立新说。
大企业创新趋势:搭建创新生态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交叉产生的跨界创新是未来大企业的创新方向。
当前,数字化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与制药行业的跨界融合、生物与电子的结合等领域正备受关注。未来,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实现。
做数字化时代新基础设施的巨头,是企业竞争的焦点。南立新指出,“小公司在算法和技术上进行突破,加上大企业的客户资源和平台支持,将帮助中国未完成IT化的传统企业步入数字化快车道”。
大企业创新的第二个重要趋势是,“要成为千亿美金市值公司,或者保持千亿美金奔向万亿美金市值,就必须搭建创新的生态,让自己变成数字时代的新基础设施”,南立新指出。
在创业邦调研的大型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设有专门的创新部,对内进行内部创新产品和服务孵化,对外与创业生态建立连接,通过联合创新中心或者创新孵化器、加速器,开放自己的客户资源和技术平台,与小企业共同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研发。部分大企业还设有企业的CVC,通过早期和成长期投资,或者产业并购基金,帮助企业搭建新的生态系统。
创新加速引擎:
创业邦助力大企业建设创新生态
南立新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周期和企业规模来设定自己的创新策略。中国百亿美金市值以上的公司,需要创新生态的策略,使自己成为产业链上的基础设施。独角兽企业及估值10亿美金以下处于发展成长期的企业,则主要通过自己内部团队进行核心技术的突破。产业互联网时代,小企业需要与各个行业的巨头进行合作,开拓新市场。此外,每个城市都需要发挥区域和城市的比较优势,搭建自己的产业创新生态,给城市和区域带来生生不息的活力。
作为领先的国际创新生态服务平台,2014年开始,创业邦助力大企业从激发创新到实践创新,再到拓展创新生态,提供培训、孵化、实践等全方位专项服务。过去几年,创业邦为奥迪、保时捷、SAP、施耐德等全球知名大企业对接本土创新企业和创新解决方案,制作创新机会图谱报告,产出POC(概念验证)成果,让大企业创新实践路线越来越清晰。
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企业创新,2018年5月,创业邦连同高通、腾讯、联想、京东、博世、三星、58、小米等国内外顶级企业投资部门共同发起企业创投联盟,深入研究并分享会员企业创新与投资经验,促进联合/跨界投资,共同探索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机会。
在刚刚过去的5月,创业邦联合大众汽车品牌和企业创投联盟,以“新文明之约”为主题,召开“2021DEMO WORLD世界创新峰会”,围绕“寻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探寻各行业发展的基建之路”、“探讨个体、集体、生态发展的持续法则”、“大企业创投”、“大企业最佳创新实践”等篇章探讨大企业创新与创投生态。
大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各方深度、高效地参与。南立新表示,“创业邦愿意成为大企业的创新加速引擎,助力大企业在中国建立和发展创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