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电视:智商税收割机?
1、一条微博引发的争议
“白天看不清,晚上晃眼睛,买了激光看了一天就后悔了”、“一有人靠近主机,投影激光自动黑屏,居然还有这么反人类的设计”……
近来激光电视因使用体验问题,被网友各式吐槽,一时间成为关注焦点。而引发这一切的源自一条微博。
“拍戏ING,想追剧好好研究下飙泪的演技,这激光电视白天看不清,晚上看太刺眼,昨晚追剧居然追出彩虹眼~~~#激光真是辣眼睛#!简直了,真的飙眼泪了...你们说说你们能看清这是啥剧么?”日前,演员辣目洋子发布微博评价激光电视,瞬间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阅读人数过亿。
上万条转发与评论中的主角,就是这2年电视市场上十分活跃的激光电视。
利用超大屏幕的家庭影院式体验,再加上“漫反射光”护眼宣传,一时间圈了很多爱子心切的家长粉。而在诸多概念和光环的加持下,在价格上,激光电视要比主流液晶电视贵上几倍,甚至被宣传为“终极显示技术”。
事实上,从诞生至今,激光电视一直被质疑,被吐槽。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如一批狂热者拥趸激光电视,也有一批从业者将激光电视称之为营销大于产品的事物。
他们不看好激光电视,认为激光电视的3个主打卖点实则也是其软肋。
首当其冲的是“激光电视舒适护眼”的宣传。
“激光电视的光线经过镜头直射到幕布上成像,然后再由幕布反射至人眼中,这样经过二次传递之后的光线已经丧失了其危害性,并不会伤害眼睛。”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宣传不能说错,只是并不全面。
激光电视以激光作为光源,利用超短焦投影技术,将蓝色激光经过色轮打到数字微镜之上从而成像,因此它的蓝光峰值尤其偏高。而日常听到的“护眼防蓝光”,防的是对视力危害极大的蓝光,基于此,激光电视发出蓝光经过反射依然是蓝光,谈不上“反射光更柔和,更护眼”。
但凡有物体靠近激光电视0.5-1米范围,主机就会自动关机,产生观影不便之余,还容易因为骤暗骤亮对眼睛造成更大的伤害。
此外,根据专业测试机构对激光电视的统一眩光值(UGR)的测试结果显示,激光电视在黑天暗场环境下的UGR值最高可达到33.9,远远超出UGR=19这个行业公认的舒适区间最高值,甚至突破了UGR=28这个“不可忍受”值。
总的来说,护眼源于真实和清晰,但激光电视白天过亮看不清,暗了刺眼睛,对观看环境光线、观看距离、观看内容都有要求,这样设置条件得来护眼,不知激光电视是为哪般?
其次,激光电视宣称“大屏震撼”,却“败”于自身的清晰度不足:最高亮度只有350流明,受环境光线影响,屏幕发灰发白,画面不真实;晚上黑屏时,反射光线溢出严重。
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矛盾行为,皆源自激光电视本质上是采用激光作为光源的超短焦投影设备,其高调亮相的“终极显示技术”,实则是“投影仪+幕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
即使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表,幕布终归是幕布,即使画质做得再好,也依然无法和液晶电视相比,无论是清晰度还是色彩表现,都是投影的级别,屋子里稍微有点光线就对画质有影响。对于连画面都看不清的电视,就算光线再柔和,要“护眼”似乎有些困难——如此一来,这注定了激光电视是过渡性产品。
而在伪科技的质疑之外,激光电视定价并不低。相较于100英寸的抗光幕布售价3000-5000元,尺寸最小的75英寸激光电视定价为10000元以上,尺寸更大的100英寸定价则将近10万元,且调试靠挪,耗时耗力。
随着购买激光电视用户基数增加,用户真实使用后的感受也散布在网络各个平台角落。
“买激光就是缴了智商税”,“买的时候光线暗没发现,到家拉开窗帘发现屏幕灰白”,“投影幕尺寸相差10吋,价格差了1万元,这不是割韭菜吗”,“画质和清晰度好弱,和家庭影院的定位差距好大”……各种吐槽和后悔声音,成为激光电视光环下的影子,使得发布会上和通稿里的激情澎湃,都成了尴尬的自嗨。
业内人士曾表示,主流显示方向是自发光,激光电视属于典型的被动发光,这与技术大势背道而驰。
如此来看,激光电视在舒适、震撼、高科技等华丽外衣的包裹下,迅速蹿红,摆明了是“割韭菜,赚快钱”。 但想进入未来主流的电视阵营,仅靠营销远不足以抵达。
3、未来是“屏”和“幕”的较量
尽管争议颇多,不可否认的是,激光电视提高了外界对于大屏电视的关注,在今年的特殊境况之下显得更为明显些。
岁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改变了2020年农历春节的模样,闭门谢客、足不出户,家庭内部成员自娱自乐的度假模式流行,以家庭场景为主要发力点的大屏电视也因此迎来了又一轮井喷。
显然在这个不同于往年的居家假期中,客厅经济如火如荼。事实上,随着消费者对影视内容观看体验需求的逐步提高,大屏电视俨然成为客厅影音娱乐的中心、客厅经济的入口,市场空间巨大。
据奥维云网最新数据显示,在十一黄金周促销季(9.21-10.11)三周时间里,75英寸及以上大屏产品持续释放增长红利,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其中75英寸线上销量增长153.6%,线下销量增长81.8%,这样的增长速度,让不少业内人士对未来的大屏电视充满希望。
而在大屏电视焕发新生机之际,一场关于行业终极之争的较量也悄然升温:未来,到底是“屏”还是“幕”取胜?
从LCD(液晶显示器)到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再到QLED(量子点),亦或是加速推进中的Mini LED,彩色电视的显示载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屏”和“幕”在市场上你追我赶。
“激光电视是过渡性产品”这样的说法由来已久。原因在于,“激光电视本质为投影仪的升级版,技术并不新鲜,且应用颇受限制。
激光电视的安装,是需要一块抗光幕布,如果移动了激光投影仪,那么画面就会和幕布错开,对于一个投影小白来说想要恢复原有的画面并非易事。需要维修人员进行专门的调试。
另一方面,这块幕布对环境、距离、播放内容等都有着诸多前提条件,稍有不符就导致画面变形和亮度、色彩不均匀,直接影响到投影画面的画质。
此外,投影仪加上幕布几乎只能用来观看影视作品,如果需被家庭与教育机构用作教育用途、当作上网课的投影仪使用,黑屏3~5秒钟以及画质失真的问题会使得效率有所下降。
缺乏良好的画质和便捷的使用,自然影响到用户的整体消费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幕”和使用幕布做载体的激光电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比之下,技术成熟的“屏”因为自己发光、可大可小、可近可远,甚至可以弯曲折叠,应用上无处不在。未来AIoT时代,显示屏幕将无处不在,终极应用是屏,而不是幕。
而目前“屏”的市场规模也比“幕”大得多,以“屏”为利器的液晶电视随之“水涨船高”。
短期而言,“屏”还不会被其它显示技术所取代,相反会在颜色纯度、画面饱和度、细腻度等方面将有更优表现,随着尺寸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亲民,“过渡性技术”的激光电视前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