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抖音直播对谈余华、苏童、程永新,3个小时售出8.2万套《收获》杂志
2月28日晚八点,一场主题为“好文学好朋友”的直播访谈在@与辉同行 的抖音直播间准时开启。作家余华、苏童,《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与董宇辉面对面,畅聊文学和写作,直播持续近3个小时,2024全年订阅的《收获》双月刊和《收获长篇小说》季刊合计售出8.2万套。在抖音电商平台上,老牌文学刊物与新的阅读人群在直播间实现“双向奔赴”。 “董宇辉余华再次同框”“看余华和苏童斗嘴给我笑麻了”等抖音话题激发网友关注和互动热情,先后冲上热搜。
作家苏童、余华和《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作客@与辉同行 抖音直播间
《收获》由巴金、靳以在1957年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文学双月刊。余华的《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苏童的《黄雀记》、路遥的《人生》、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莫言的《蛙》、金宇澄的《繁花》、李洱的《应物兄》、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等大量文学经典均在《收获》首发。这份刊物也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简写本”。
直播伊始,苏童和余华两位文学老友回忆了他们与《收获》相遇的故事。苏童回忆,第一次向《收获》投稿完全是“机缘巧合”,短篇《青石与河流》是他作为青年作者在该刊物的首次亮相。苏童称,《收获》这样的文学刊物是青年作者想攀登的文学最高峰,“像一面红旗插上去,能兴奋几个月,会觉得这就是我的立足之本。”
余华在《收获》发布的第一部作品则是《四月三日事件》,在同期刊物上,他还看到了格非、王朔、马原、北村、孙甘露等如今已家喻户晓的作家名字。直播中,余华依然展示了“段子手”特色,用他一贯擅长的幽默比喻:“《收获》就像中国文学的‘道琼斯指数’——《收获》很好的时候,是中国文学很好的时候,可能也有不太好的时候,那也是中国文学的低谷。 ”
作家苏童、余华回忆与《收获》杂志相遇的故事
“如果我新创作了什么作品,第一个想发表的地方就是《收获》。”余华坦言,自己之所以信任《收获》,除刊物本身的标杆地位外,李小林、肖元敏、程永新等编辑的意见也是尤为重要。“如果他们肯定的话,我们就可以‘耀武扬威’一下。但如果他们说小说有问题,那就要考虑改了。”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后半部分,就是在听了编辑意见后删掉重写的。他说,“没有《收获》的严格,我和苏童不会写得这么好。”
从伤痕文学到改革文学到寻根文学再到先锋文学,一直以来,《收获》对于自己想表达的命题的探索从来没有停过。那么,这本刊物到底秉持着怎样的文学标准筛选作品呢?“要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程永新说,“不管什么风来了,我们要坚持我们的审美标准。”他希望《收获》像大海般包容开放,能容纳各种风格,“这也是巴老留给我们重要的精神遗产。”
除畅聊与《收获》的故事外,余华和苏童还分享了对自己影响巨大的作家和作品。余华特别提到了卡夫卡和福克纳,说前者教会他写作是自由的,后者则教会他心理描写。苏童则生动回忆了《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对少年的他产生的“致命诱惑”,表示正是通过那样一个“具体的作品”,给自己的文学意识、文学观念带来新生。
“文学没有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直播最后,董宇辉总结说,“希望这个直播间是一间超大的、没有墙的实体书店。”程永新则表示,文学依然拥有未来,只不过换了一种营销方式,这也是《收获》走进直播间的原因。他说,“让年轻人的订阅变一种方式,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在直播间畅聊文学故事
谈《收获》、谈文学、谈过往、谈写作,直播间里,几十万听众与三位文学老友们一起度过了近3个小时的快乐时光。据悉,本次直播是国内知名文学期刊、与辉同行直播间和抖音平台的的第二次“牵手”。早在今年1月23日,《人民文学》杂志率先走进“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2个小时的直播带动全年12期的2024年《人民文学》杂志售出7.7万套,并在随后两天销量持续攀升,截至1月25日,销量已突破10万套。
据悉,在《人民文学》杂志社、《收获》杂志社联合“与辉同行”直播间推出的专场直播中,抖音“大有学问”以及“抖音全民好书计划”提供了特别支持。“大有学问”是由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发起的名人名家知识活动,曾多次携手余华、俞敏洪、蔡国强、马未都、冯唐、史国良、吴晓波、刘同、李银河等文化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名人作者,创作“有获得感”的直播和视频内容集。“抖音全民好书计划”则持续发挥平台“全域兴趣电商”特色,助力名家、出版社和图书知识作者发展,让更多新书和好书到读者身边。
近年来,在全域兴趣电商助力下,越来越多新书好书、期刊杂志正在被更多读者看到和购买。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电商全年售出图书超4亿单,平均每天有超200万本图书通过平台到读者身边。过去一年,抖音电商上杂志期刊类刊物累计销量较上一年同比提升203%,其中,文摘和文学、综合及其它、烹饪与饮食、体育运动以及育儿报纸期刊最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