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0家公司注销 影视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超500家公司注销 影视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影视行业按下“暂停键”,复工遥遥无期,影视公司如何自救?如何突破困境?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通过走访电影院线,结合影视行业现状、国外优秀的影视公司转型案例,客观分析影视行业的转型之路。
01 影视产业链停滞 超500家公司注销
影视行业迎“冰点时刻”,一场疫情,或让本已疲软的影视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洗牌。
影视产业链停滞
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走访深圳市中心区多家影院,全部都为停业状态,个别影院仍挂着年前打出的春节档广告,现在看来都十分冷清。深圳某大型商超一家即将开业的影院工作人员向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介绍,影院计划5月份开业,但由于疫情影响,开业计划很可能会推迟到下半年,具体几月份仍不清楚。
深圳之外的地方又是怎样?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厦门某影院的一位经理,她表示影院目前处于半营业状态,与外卖平台合作,售卖公司的饮料、爆米花等影院小零食。该经理还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影院并没有强制裁员,只是工资为正常营业的50%。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同时询问了老家所在的三线城市小县城,影院目前也尚未营业。
继春节档、情人节档撤档后,暑期档也可能要延迟到明年上映。影视公司业绩面临大幅下滑风险,变革迫在眉睫。记者通过互动平台咨询一家影视上市公司如何自救。公司董秘回复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表示,疫情期间线上娱乐消费占比大幅上升,公司管理层也十分重视线上业务,并做出了相应的业务安排。
影视公司注销占比
居行业之首
疫情对四线城市院线的冲击尤为明显。数据显示,四线城市1月~2月票房占全年比超过其他各线城市,2019年四线城市票房占全年比超过40%。随着疫情结束观影需求反弹,务工人员返工,四线城市短期内票房仍恢复艰难。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月份至4月8日,国内注销的公司数量超过23万,其中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以下简称影视公司)有500余家公司注销。
与其它行业相比,影视公司注销数量占比位居首位,达到0.3%。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注销公司数量分别高达9.48万家及2.26万家,但是注销企业数量占比来看,均低于影视企业,分别为0.1%、0.23%。
02 影视行业业绩受巨大冲击
2019年因监管政策全方位收紧,影视行业进入调整出清阶段,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滑坡,甚至出现亏损。今年一季度因疫情影响,业绩大概率遭遇滑铁卢。
影视行业一季度业绩
受巨大冲击
从观影人数来看,2018年度观影人次同比增幅不到6%,2019年仅有0.64%,而2017年观影人次同比增幅高达17.39%。观影人次在过去2年增速大幅下滑。
从文化传媒股2019年业绩来看,万达电影、华策影视首亏,华谊兄弟、唐德影视连续2年亏损。
从最新一季度业绩预告来看,多数行业披露率较高,但传媒板块已披露预告个股占比不到四成,光线传媒一季度业绩预减,华谊兄弟、唐德影视业绩续亏,奥飞娱乐等6股首亏。
以2019年度发布业绩亏损股占比来看(预告股以预告中值来计算),传媒板块亏损率接近30%,位居行业首位;其次的综合、休闲服务行业亏损率分别为25.93%、25%。
细分板块方面,超过30股的行业中,互联网传媒、文化传媒及营销传媒的业绩亏损率位居前三,且均位于25%以上。
整体看中国电影
处飞速发展阶段
虽然短期内国内影视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但总体来看中国电影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从世界电影产业的第三阵营升至第一阵营,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
2010年以前,中国电影票房占全球票房比例不到5%,2014年以来,中国电影票房占全球份额连续6年超过10%,过去三年维持在20%以上,中美两国的电影票房收入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单部电影票房频创纪录,2017年的《战狼2》票房接近57亿,《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50亿,《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等票房超过30亿。如果没有疫情影响,按照《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9)》观点,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电影票房或将超越美国。
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中国电影在全球的影响力依然不够。中国电视节目出口额远低于进口额,电影产业收入方面,自2012年以来,海外销售收入仅为国内的十分之一。因此,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应该着眼于如何提升产业效率和影响力两方面。
03 影视行业自救之路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影视行业的出路大致可以分为两条:一是提升影片内容质量;二是营销模式的升级。
优质内容是行业
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影票房进入到了结构性增长时代,好的影片羊群效应显著,口碑一般的影片观众愿意买单的少之又少。2019年数据显示,20亿以上的6部电影贡献了近36.9%的票房,而1000万以下的影片贡献率不到1%,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近年来,越来越多影视公司会选择一些优质IP。这意味着文娱行业对更好内容质量、更高用户触达效率有着新需求。中国影片数量规模已经上升至国际前列,目前更需要注重内涵式的增长,从数量时代过渡到质量时代。
多家上市公司
转型策略曝光
早在十年前,国外的主流媒体就已经开启了互联网模式。最为经典的就是奈飞,为了推广流媒体业务,2008年~2010年间,奈飞重拾宽带及家庭终端计划,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服务嵌入PC端、电视端、移动端,用户可以用单一账号访问多个终端。奈飞现象目前已被国内多家流媒体平台学习效仿。
游乐园巨头迪士尼早在几年前就把产品从线下搬到线上,2006年~2019年间收购了皮克斯动画、漫威、福斯等影业,并拿下了一系列IP版权,也由此从好莱坞中脱颖而出。历经4年,迪士尼打造的Disney+于去年在美国、加拿大等地率先上线。资费方面,美国为6.99美元/月,加拿大为8.99加元/月,荷兰为6.99欧元/月。
流媒体在国外发展迅猛,影片呈现方式由线下转到网上,疫情之下这对于国内的影视行业来说或是一次转型的机会。
从目前国内影视行业自救转型情况来看,近期在猫眼电影上,多了在线播放功能,费用仅为线下观影的1/3左右,粗略估算目前猫眼电影线上播放的3部影片收入至少有7000万。影视周边的产品,如手办、同款T恤这些都具备一定商业性;影院自产的爆米花、饮料也都一定程度缓解了影院的经营压力。
另外,不少影视公司也在尝试向游戏端、线上娱乐发展。国内一些主流的流媒体平台如腾讯、优酷、爱奇艺等,均采取会员收费、观影收费的方式,极大地增厚了公司的收入。
传统影视公司要想走出当前的困境,一方面需要注重影视作品的质量,择优选取IP版权,提升上座率;另一方面,加大流媒体的开发,契合当前的潮流,充分开发线上模式,以大数据手段来挖掘一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喜好,保留存量客户的同时,吸引更多新用户。
自去年起就有多家影视公司获驰援,比如华策影视、慈文传媒、当代东方、北京文化等。慈文传媒去年2月易主,实控人由个人变更为江西省人民政府,持有慈文传媒股份比例超20%;今年2月份,受业绩股价双重压力影响,北京文化易主,第一大股东中国华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文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华力控股拟向文科投资转让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约1.09亿股,占北京文化总股本的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