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霞:创新土建工程技术方法,助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2020-11-27 11:08:02  责任编辑:小甲

  

  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在过去30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城镇化发展,中国快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建市场。自2012年以来,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同比增长保持在20%左右。

  在中国,全新城市规划的机遇和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重视,使各类土建工程技术得以创新并落地应用,极大保障了道路安全,促进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

  任职于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陈朝霞是一位长期工作在土建工程研究一线的实验工程师。“我专注于建筑材料研究和建造技术创新,已经19年。”从对建筑材料进行化学和物理试验检测分析,指导各施工单位的试验、检测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到填写各种试验报告,及时向施工现场提交试验资料,陈朝霞总是细致认真地做好每一个细节。

  作为活跃于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领域最前沿的专家,陈朝霞共参与了“河道淤泥填筑路基成套技术研究”、“应用铁尾矿作为建筑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城市区域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分值定级计算模型的研究”、“柱锤冲扩夯实混凝土土桩桩身填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等近十项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分别在建筑材料性能提升、建筑材料资源可持续发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建筑地基处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解决了多项实际工程施工中的难题,研究成果被认定为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究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建筑高度和建筑难度都不断上升的时代,公众对于建筑本身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指出了更多的要求。在项目“柱锤冲扩夯实混凝土土桩桩身填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工作中,陈朝霞作为主要参与人之一,在建材试验阶段的研究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各种室内建材试验,陈朝霞和团队研究了夯实混凝土的最佳材料配合比,测试夯实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等物理力学参数,并与浇筑成型混凝土进行了工程特性对比;同时还确定最佳夯击能等工程参数,为夯实混凝土在柱锤冲扩桩法桩身填料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柱锤冲扩桩法是河北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研究开发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当时,采用夯实混凝土作为柱锤冲扩桩桩身填料工程并不多见,国内缺少对其工程特性的详细试验研究。因此项目的研究不仅具有创新性,更对柱锤冲扩桩法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击实成型的夯实混凝土密实性很好,并具有快硬、早强的特点,在水泥用昔较小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较好的强度特性;在标准养护、水中及饱和土中养护时,强度均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因此可在各种地基处理环境下应用。随后,这一研究成果由陈朝霞和项目研究成员共同执笔,在《工业建筑》上发表了论文“夯实混凝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进一步填补了柱锤冲扩夯实混凝土土桩桩身填料工程特性研究的学术空白。

  在道路交通建设工程领域,陈朝霞潜心研究路面材料和路面施工技术及方法,曾参与“旧沥青路面冷再生基层技术标准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破损的快速修补”和“河北省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及路面材料的研究”三项课题研究,取得了不小的原创成果,在道路养护和修筑等相关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破损的快速修补”课题研究中,陈朝霞和成员结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性,考虑经济和社会两方面效益,提出了利用水泥等无机胶凝材料配制快速硬化且高流动性混凝土、以及利用该混凝土对水泥混凝土破坏路面进行快速修补的配套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多快好省”地修补水泥混凝土路面,缩短路面修补的断交时间,为各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及时修补提供了经济可靠的修补材料和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的大面积翻修工程中。

  在土木工程领域长期的科研探索中,陈朝霞也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迄今为止,她已经在《公路交通科技》、《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以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Materials (CEAB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CSBM)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3篇,不断丰富了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领域上的理论成果,为同领域专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权威借鉴。显然,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黄金时期,陈朝霞的科研和学术成果持续推动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更为建筑质量的提升和工程建筑水平的提升贡献重要力量。(文/陈秋)

© 2019-2020 财经资讯网 | 用心去经营一个财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