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彬宇出席“中国与世界对话”国际论坛

2025-11-24 14:16:56  责任编辑:yuan

  2025年11月17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与世界对话”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战略规划”,旨在汇聚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现代化背景下各国战略规划的实践与意义。

  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国国学中心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廖彬宇、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友文、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恩里克·杜塞尔·彼得(Enrique Dussel Peter)、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国际高级政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约瑟尔·格雷戈里·马奥尼(Josef Gregory Mahoney)、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Khalil Hashmi)、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专家范恒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设计师陈文玲、英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石尚谦(Benjamin Spells)、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李雅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谢林德(Dennis Schilling)、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雷立柏(Leopold Leeb)等上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论坛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小虎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陈育明分别致开幕辞。

  王小虎在致辞中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通过科学战略规划让现代化既契合人类共同价值,又尊重各国独特国情,是各国发展的必答题。他指出,现代化无固定模式,战略规划是破解复杂性的关键工具,从中国“五年规划”到全球多国实践,其正成为应对风险、锚定方向的“导航仪”与“压舱石”。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以回答“四问”为使命,中国“五年规划”以“以人民为中心”逻辑助力发展,但我们从不将经验奉为模板,期待与各国共享实践、倾听探索,共同丰富现代化认知。

  陈育明在致辞中表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已成为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坚定抉择和战略宣言,彰显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确定性,阐明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繁荣互为机遇”的共生逻辑,标定了“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走向驱动者”的角色升级。要推动“制度型开放”,构建“双向奔赴”的信任基石;升级“产业型开放”,以“深度融合”实现共赢;拓展“平台型开放”,深化“伙伴型开放”,打造“互利互惠”全球网络。摒弃零和博弈旧思维,抓住创新发展新机遇,共同应对全球性新挑战,书写合作共赢新篇章。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宣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上,中外专家学者围绕现代化战略规划的多元路径、文化传承与国家发展的内在关联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会长、中国国学中心创新发展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廖彬宇发表了《易经十通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发言,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全球治理议题相结合,为论坛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其提出的学术观点基于长期学术积累与实践探索,引发与会者广泛关注与讨论。

  他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指出,中华文明如同一株参天大树,《易经》为其根源,蕴藏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方法论。他指出,“十字架构”数字哲学,从“一”本体到“十”圆满,系统阐释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体系。这些源自《易经》的古老智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与独特的实践路径,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东方思维。

  “国学者,治国平天下之学也。”廖彬宇引用自己早年对国学的核心定义,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立足世界之林的智慧所在。他指出,《易经》中的“十通智慧”并非孤立的古代思想,而是经世致用的实践指南,其倡导的“大观在上,中正以观天下”的思维方式,与四观书院秉持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多元协和天下观相呼应。作为四观书院创始人,廖彬宇于2014年创办该书院,致力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思想体系与学术体系,书院已成为当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社会智库。

  廖彬宇表示,自己长期致力于将《易经》等传统经典智慧推演至时代前沿话题,本次提出的“易经十通智慧”,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这些古老智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文化根基与独特实践路径,其中“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理念,可为全球治理提供东方思维支撑,助力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共性难题。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天下情怀等,对当代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应通过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式,让传统文化智慧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环节,中国人民大学王义桅教授用苏格拉底的三句话,"认识你自己""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阐述了会议设计六个问题的总体逻辑:现代化是人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现代化基于本国传统文化而非异化为西方化、去传统化;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通过世界共同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一条重要经验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规划中实现现代化,又在现代化中制订新规划,久久为功,步步为营,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实现现代化梦想。

  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墨西哥、巴基斯坦、英国等多国驻华使节与知名学者,以及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外文局等机构的资深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众多学者,形成高层次、跨领域的对话格局。《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论坛进行全程支持。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本次论坛议题设置前瞻、讨论深入务实,为深化对不同现代化路径的理解、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提供了高质量平台,也为推进全球发展议题贡献了建设性视角。

© 2019-2020 财经资讯网 | 用心去经营一个财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