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聚焦产融协同,多方合力共商绿色转型新路径
10月24日-2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中企研”)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隆重召开。作为国内ESG领域兼具政策高度、实践深度和行业广度的标杆活动,本届盛会以“全链创新领航 绿色变革未来”为主题,打造一场主论坛、十五场平行会议、一场ESG国际博览会,以多元探讨汇智聚力,推动ESG从“理念共识”走向“行动落地”,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条赋能”,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ESG答卷。
期间,在“产融协同·新质引擎——低碳发展驱动中国产业绿色转型”平行会议上,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机关离退休干部管理局原局长范建林,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杜乐,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所副总监刘蔚,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廖原等嘉宾,以及来自大型企业、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的专家、代表和媒体人士共同出席,共探绿色转型中的产融协同路径与ESG发展趋势。
专业赋能,打造ESG能力建设核心引擎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全国性高端智库,中企研始终以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为使命,致力于系统推进企业ESG体系建设与实践创新。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在致辞中指出,全面践行ESG理念已成为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ESG不仅指引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方向,也为“产融协同”注入根本动力与明确标准。同时他高度肯定了中国节能旗下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在长期深耕ESG、气候投融资与生态价值实现等领域的卓越价值。
基于双方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战略方向上的高度契合,为进一步推进企业ESG能力建设,中企研正式将“可持续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设立于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授牌仪式圆满完成。“可持续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将聚焦ESG标准研究、能力建设与跨界协作,为各方提供可落地、可评估的ESG解决方案。

“可持续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授牌仪式
彭华岗对秘书处提出三点期望:强化能力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积极构建协同生态,推动形成“信息共享、资源互补、行动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他呼吁各界将ESG理念深度融入战略与业务,共同为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杜乐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杜乐系统阐述了中国节能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实践成果。目前,中国节能已构建起“3+1”产业布局,覆盖节能清洁供能、生态环保、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业务体系完整、协同效应显著。未来,中国节能将继续积极作为,发挥央企排头兵作用,高效赋能新质生产力。
多元分享,共探ESG高质发展的可行路径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下,以ESG理念为引领、贡献具有全球意义的“中国方案”,已成为企业的重要使命。“全球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主旨演讲环节,四位分享专家从国际准则、市场实践、数据支撑与企业行动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具有前瞻性与实践价值的专业观点。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指出,中国企业应把握国际披露准则趋同的机遇,将ESG深度融入核心竞争力,做良好生态的创造者。他特别强调中国在制度、市场、产业链和人才方面的“四大确定性”优势,为本土ESG实践提供了坚实支撑,而中企研等优秀平台将在凝聚企业共识、推动跨界协同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所副总监刘蔚
规则引领方向,市场检验价值。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所副总监刘蔚从监管与市场的双重视角,为企业ESG进阶提供思路。她指出:ESG披露已从“可选项”转为“必答题”,企业在满足合规要求基础上,需把ESG理念内化为价值创造的核心逻辑,通过可持续投资与可持续供应链双轮驱动,培育长期核心竞争力。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
数据筑基,标尺领航。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重点强调了高质量数据与标准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她呼吁中国企业从国际标准的“适应者”转变为“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在国际绿色转型进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廖原
实干砺担当,力行验真知。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廖原系统阐述了中国节能在ESG领域的实践路径与战略思考,为行业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案例,同时呼吁构建更广泛的绿色合作生态,以科技与金融双轮驱动,助力中国ESG实践在国际治理体系中实现从参与到引领的跨越。

中节能衡准公司副总经理白红春
“智汇研析”环节,中节能衡准公司副总经理白红春系统解析了ESG如何从信息披露走向财务价值。他强调,气候信息披露已成为“生存项”,企业亟需实现三大转变:从讲故事转向讲数据、从外部CSR转向内部风控、从合规成本转向战略资本。唯有主动规划、转变思路,将气候因素深度融入财务与战略决策,才能把握新一轮增长机遇。
高端对话,多角度共探科技赋能产业低碳转型
在ESG理念引领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产业低碳转型的核心引擎。在此过程中,能源央企的担当引领、国际经验的融合赋能、数字化与工业AI的技术突破,以及专业机构的体系支撑,共同构成了助推转型的关键力量。

高端对话环节
高端对话环节,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人张舒寒担任对话主持人,来自能源央企、国际机构、科技企业与智库等领域的五位专家展开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从多元视角共探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低碳转型的实践路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低碳处处长卢明霞指出,传统能源企业正通过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发布专项行动计划、强化全价值链碳管理等举措,系统推动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国气候部门主任祁岚立足国际视野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绿色生产力”,并分享了中外合作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化与碳管理量化的一些典型案例;西门子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杨海林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打通从技术到减碳低碳闭环,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见效;蚂蚁数科新能源和产业低碳副总经理魏孟宇从区块链与工业AI角度,阐释了可信数据空间技术如何保证产业数据流转及价值可视化,从而帮助企业打通数据壁垒,提升碳管理水平;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高级经理王姝懿表示,环境绩效是可持续性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应将EPD等重要工具融入全价值链低碳管理,真正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
在国家大力推进“双碳”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此次平行会议通过多元对话与案例分享,清晰传递出ESG发展的中国路径:以产融协同为引擎,以新质生产力为内核,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与会嘉宾在讨论中一致呼吁,企业应超越短期思维,将ESG理念深度融入战略决策与运营全流程,在全球绿色治理中积极实现从适应到引领的转变跃迁;各方应继续强化跨界合作,共同助力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